全部 仅显示有全文权限
学科
教育学 (115)
心理学 (73)
统计学 (3)
数学 (2)
社会学 (2)
历史学 (1)
计算机科学技术 (1)
化学 (1)
图书类型
专著 (48)
教育-大学 (47)
教育-职业 (24)
大众 (6)
科普 (5)
出版时间
2025 (3)
2024 (12)
2023 (4)
2022 (4)
2021 (8)
2020 (10)
2019 (6)
2018 (11)
2017 (13)
2016 (6)
2015 (4)
2014 (7)
2013 (6)
2012 (19)
2011 (4)
2010 (1)
2008 (2)
2007 (1)
2006 (1)
2004 (1)
2003 (1)
2001 (1)
2000 (1)
1997 (1)
1992 (1)
1987 (1)
1982 (1)
共计:130种图书 , 显示 1到10
导出 荐购: 全选 | 自选
作者: 姜淑梅
ISBN: 9787030511485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12
简介: 本书基于识记材料数量和人格特质的研究视角,把任务变量和个体变量相结合,对学习判断及其绝对准确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本书以即时学习判断和延迟学习判断为研究核心,以学习判断的等级、判断偏差、绝对准确性为研究指标,考察了逐项判断和总项判断两种判断类型。本书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
作者: 肖少北,中自力,袁晓琳
ISBN: 9787030474032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3
简介: 本书遵循“教育以发展为前提,教育促进全而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为本书的结构体系,内容上兼顾理论性和实践性,介绍了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方法,以及心理发展的多个基本理论,重点阐述了儿童从婴儿期到青少年期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及相应的教育模
作者: 杨新晓,任俊著
ISBN: 9787030460837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11
简介: 本书使用生动的语言与翔实的案例向读者介绍在教育与心理学领域从事研究时使用的基本方法.本书从新手研究者的角度出发,遵循研究的实际操作程序,力图使读者理解研究方法的基本情况以及量、质等各种具体的方法.
作者: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沟通研究中心
ISBN: 9787030436429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3
简介: 本书选取了大量真实、动感的案例,详细地刻画了教师们复杂、纠结、多变的内心情感世界,阐述了老师作为学生心灵成长的陪护者,提高自我观察能力的过程。
作者: 刘云艳,张大均著
ISBN: 9787030397386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2
简介: 本书从主要从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以幼儿真实的生活情景为背景,采取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系统探讨幼儿好奇心结构、发展的特点、影响幼儿好奇心发展的因素以及教育促进的问题。
作者: 金河岩主编
ISBN: 9787030345875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06
简介: 本书以教育心理学为主,适当融合了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及民族心理的内容,涉及心理学与学校教育心理学、学习与学习理论、学习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与健康、意志行动及其培养、学习动机与动机激发、个性心理特征、个体心理发展、态度与品德、教学心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等问题。
作者: 李新旺主编
ISBN: 9787030321961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1-09
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心理学概述,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心理(学习理论、学习的认知加工过程、知识学习、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习迁移、动作技能学习),德育心理和学校群体心理(品德学习与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群体心理),课堂教学与管理心理,教师心理。
作者: 金河岩主编
ISBN: 9787030231406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8-10
简介: 本书共分十一章,内容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概述、学习的性质与分类、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争论问题、学习的认知过程、学习动机与动机激发等。
作者: 叶海智著
ISBN: 9787030182104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7-01
简介: 本书从理论与实践两个侧面对信息技术与情感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概述,情感教育的理论基础,信息技术环境下情感教育的作用、原则、策略和途径,以及信息技术环境中的情感交流,还就网络环境对学习者的情感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
作者: 张明主编
ISBN: 7030134834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06
简介: 本书从心理健康的标准入手,揭示了塑造健康心理状态的要点。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其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提供给学校和家长因势利导的教育手段等内容。
跳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