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仅显示有全文权限
学科
生物学 (38)
语言学 (2)
化学工程 (2)
自然科学相关工程与技术 (2)
图书类型
专著 (29)
参考工具书 (6)
教育-大学 (3)
出版时间
2023 (3)
2022 (3)
2021 (2)
2020 (1)
2017 (1)
2015 (1)
2014 (1)
2012 (1)
2009 (4)
2004 (1)
2003 (2)
2000 (2)
1996 (1)
1990 (1)
1985 (1)
1984 (2)
1983 (2)
1982 (1)
1981 (2)
1980 (1)
1979 (1)
1978 (1)
1976 (1)
1975 (1)
1973 (1)
共计:38种图书 , 显示 1到10
导出 荐购: 全选 | 自选
作者: 祖元刚,付旷主编;赵春建[等]著
ISBN: 9787030431394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8
简介: 林源活性物质来源于森林植物,是能与自身或其他生命体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并产生靶向功效的生物小分子的单体化合物或混合物,它是制备维护或保障人类健康,以及控制其他动物、植物疾病的医药、兽药、农药及功能食品、保健食品的重要原料,因而是发展高附加值林业生物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本书系统介绍了
作者: 高锦明主编
ISBN: 9787030332837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03
简介: 本书介绍了植物化学研究的历史、现状、进展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植物化学成分基本提取技术和方法,以及核磁共振等新技术在天然产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植物化学成分的存在与分布、结构和性质、提取分离工艺、结构鉴定、药理、生物活性和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和有机合成在活性成分研究与开发中的应用
作者: 董金皋,王冬梅主编
ISBN: 9787030245960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9-05
简介: 本书全面总结了河北省植物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内容涉及植物分子生物学、植物细胞生物学、植物发育生物学、植物代谢、植物分子病理学、植物资源学等领域。
作者: Hans J. Bohnert,Henry Nguyen,Norman G. Lewis[编著]
ISBN: 9787030243133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9-04
简介: 本书包含的13个章节呈现了目前代谢工程研究的诸多领域和最新进展,既有利用模式植物的突变体或转基因植物对代谢途径进行分子解析和遗传操作,也包括了与药物生产相关的次生代谢途径的遗传改造。还涵盖了包括光合作用、脂肪酸合成、储藏物质累积、氨基酸代谢、纤维素合成等主代谢途径的遗传工程。
作者: 葛莘编著
ISBN: 7030124782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08
简介: 本书论述了分子生物学与植物分子生物学简史、植物的基因组与基因组学、基因的结构、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基因的功能分析、植物细胞的信号转导、植物的细胞分化和器官发育、植物生物技术等内容。
作者: 谭仁祥主编
ISBN: 7030114736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3-10
简介: 本书分植物成分的生理、生态学功能;植物来源的食品添加剂;植物成分的医药学功能三篇,共计三十三章。系统地介绍了近年来植物成分功能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进展。
作者: 高锦明主编
ISBN: 7030112598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3-04
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植物化学研究的历史、现状、进展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植物化学成分基本提取技术和方法,以及核磁共振等新技术在天然产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 林忠平等编著
ISBN: 7030079434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0-05
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涉及植物发育的分子调控、植物代谢过程的调节、植物与生物及非生物环境关系的分子生物学、植物演化的分子机制、植物基因克隆的现状与方法学探讨等。
作者: 刈米达夫
ISBN: 1403172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1985-04
简介: 本书以生药成分为中心,侧重于植物化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按照有机化学系统分类法,阐述植物化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和进展。全书分两编,第一编是系统地介绍各类植物成分的存在、分布、发现、结构、制备及药理、生理作用和可能的、现有的应用情况。并以生物合成为基本线索,结合生源学说,揭示某些成分的内
作者: (美)邦纳(J.Bonner),(美)瓦纳(J.E.Varner)主编;《植物生物化学》翻译组译
ISBN: 130312395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1984-01
简介: 本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植物细胞,着重阐述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亚显微功能;第二部分是基础代谢,这是全书的重点,对植物体内各种物质代谢作了全面而详细的叙述;第三部分是对于自养植物的光合途径,包括碳代谢途径和能量代谢途径,此外对固氮问题亦有专论。本书每一部分又分若干不同的专题,每
跳至

返回顶部